close
彰化芬園寶藏寺(縣定三級古蹟)

廟址: 彰化縣芬園鄉彰南路三段135

主祀: 觀音佛祖、天上聖母

    芬園寶藏寺依據各方文獻記載,初創於清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原為供奉觀音菩薩之小寺,位為芬園鄉進芬村彰南路三段一三五巷一○○號之現址。康熙二十七年(西元一六八八年)又增建前殿,斯時廟貌已趨雛形。傳說中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芬園地區曾有瘟疫傳染,斯時適逢鹿港天后宮媽祖繞境經過寶藏寺,曾暫住本寺為民治病,故使瘟疫之民困抒解。清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地方士紳許爕光,倡議重建前殿並且捐地,依據日治時期之寺廟台帳所登記寶藏寺內聖母祠之所有財產(土地  ),計有芬園庄地番三二九及三二九之一號等兩筆土地,故依據台灣省寺廟登記之寶藏寺寺廟登記表內,亦明載芬園段三二九及三二九之一號之土地所有權為聖母祠寶藏寺(所有權狀字號為登字第四五九及三二九號)所有,計費銀一千三百六十五元,聖母祠於斯時增設於寶藏寺內。


    寶藏寺歷經乾隆、嘉慶,長期的歲月風霜之後,又逢地震天災的破壞,棟宇傾圯楹桷朽壞,所有供奉觀音佛祖天上聖母神像座位,僅避風雨。因此在道光二十八年(西元一八四八年)由稟生唐憲榮、首事江成春、張成業、林媽愿、張永葯、張永勇等人倡議重修,至道光三十年(西元一八五○年)歲末完成。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地方士紳倡修寶藏寺,使廟貌更為華麗。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張赤金再倡議增設義民祠,奉祀李洋等四十九位義民於寺內之右二廂房。民國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張春波勸捐二千餘元,再予整修,一改舊觀,奠定了今日廟宇之雛形。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地方士紳彰化縣議員張龍池倡捐,於後殿增建玉皇大帝殿,且因寺廟年久失修,乃倡議成立重建委員會,以郭溫泉為總理,並於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重修完成。




   芬園寶藏寺原為三開間,兩進兩廊雙護龍的寺廟建築,前殿三川為斷簷升箭口的形式,意義非凡,屋脊脊飾精美且特別高大,與一般寺廟迥異,三川殿上的龍虎堵,以泥塑為材手藝高超,寺內大木結構及細木雕刻,其紋路及雕鑿手法,頗具粵派匠師之細緻風格,值得深入欣賞和研究。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奉內政部七四台內民字第三五七二七二號,公告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民國八十四年(西元一九九五年), 由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余慶豐及執事委員監事,爭取政府經費補助大肆整修,除將原有之院落重新翻修之外,並擴建廟前之景觀,增建鐘鼓樓及戲台,並將原位於後 殿之觀音寺,改奉於正殿,並將天上聖母移駕於後殿之聖母祠,同時於聖母祠左側配祀地藏王菩薩,右側配祀註生娘娘,後殿之左前廂奉祀太歲星君,後殿二樓正祀 玉皇大帝,左祀文昌閣、右祀關聖閣,且將原設於右二廂房之「義民祠」,獨立建祠供奉於廟之右側,座落於彰化縣芬園鄉芬園段三二九一地號上,永久奉祀。寺內整體建設煥然一新,寺外美化花木扶疏,配合廟後山坡上之休憩公園,前呼後應一氣呵成,蔚為生氣盎然之嶄新風貌,亦為宗教旅遊的觀光聖地。











正殿 觀音佛祖


據民間傳說乾隆年間,嘉慶太子微服出遊台灣,曾遭土匪追殺,而投寺掛單,並親筆御賜「寶山第一」之匾一方,懸於正殿為鎮寺之寶。














斗姥元君






後殿 天上聖母


























地藏王菩薩




註生娘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ack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