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鳳山龍山寺

廟址: 高雄市鳳山區中山路七號

主祀: 觀音佛祖

鳳山龍山寺創建年代,缺乏正式考證依據,有說在康熙末年,或乾隆初年。當初或許創建時,只是一座草堂小寺,香火未盛,參拜信徒較少,僅是四周善信頂禮祈福的聚落信仰中心,因而未有完整的建寺記載。

  根據清朝鳳山縣知縣李丕煜於康熙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一九年)初修「鳳山縣志」時,尚無有 關龍山寺之文字記載。當時的鳳山縣署設於興隆里舊城(今左營),朱一貴起事反清復明,是在康熙六十年間,當時的鳳山市稱為「下陂頭街」,新城遲至乾隆五十 三年林爽文亂平,縣署才由舊城遷移至下陂頭街,重築新城。


  李丕煜在「鳳山縣志」中,形容:「下陂頭街商賈轃集,莊社街市,惟此為最大。」可見當時 的鳳山縣轄內,下陂頭街繁榮景況。龍山寺位於縣城東門,面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有水利之便,舟楫可經前鎮媽祖港出海。進口貨物亦可從現在的東便門碼頭 上岸,因此龍山寺得地利之便,很快就發展為香火旺盛的佛寺。


  在現存龍山寺的匾額中,正殿上方一塊「南雲東照」木匾,落款為「乾隆歲次庚辰」,贈匾人不詳,時為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0年),推測正逢龍山寺擴建落成。因此,寺方依據各方考證,亦自認為龍山寺創建於康熙年間,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龍山寺起源,相傳康熙年間,有一來自福建省的先民,隨身攜帶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的 觀音菩薩香火包,行經現址一口古井,汲水止渴之前,將隨身香火包掛在井旁之石榴樹枝椏,離去時忘記帶走,香火包入夜後發光,引起附近居民好奇,認為是菩薩 顯靈,乃迎奉香火,並將石榴樹雕成觀音佛像,建寺奉祀,並沿用祖廟龍山寺名稱;因主祀觀音菩薩,地方上亦有稱「觀音寺」。


  其間經歷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0七年)、道光十五年(西 元一八三五年)、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0七年)等修f葺記錄。民國二十二年添建兩側廂房、民國四十七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 頂、民國七十六年發包重修,寺貌煥然一新。


  龍山寺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乃在於該寺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寺廟建築資產,從屋頂剪粘、泥塑、山牆面設計、台基、柱礎、石材雕刻、木構棟架、雕窗、門牆彩繪等全體造型或局部構工,相當可觀,成為遊客造訪鳳山時,不可錯過的參觀景點。


沿革節錄: 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chinnan/2/13.htm












彌勒尊佛




正殿 觀音佛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龍邊 註生娘娘


虎邊 福德正神


三寶佛殿










地藏王殿






太陽星君





地藏王菩薩






光明殿








觀音佛祖




善才童子


龍女菩薩


韋馱菩薩


伽藍菩薩


千佛殿


四大金剛護法






觀音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ack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